吉光片羽?

這是我最近在康寧玻璃博物館 (Corning Museum of Glass) 看到印象最深刻的玻璃藝術品。遠看猶如絨毛般柔軟可親,幾乎想要吸引你觸摸的坐墊,仔細近看才發現這個立方體實際上是由大量尖鋭的玻璃碎片組成,經由光滑的表面,鋸齒狀的邊緣來反射和分散光線。是的,光線是如此的捉摸不定,你無法捕捉它,只能想辦法去馴服它。至少,完成這件當代雕塑的德國藝術家 Josepha Gasch-Muche(1944-)是成功地詮釋了她的創作概念和所花費的工夫。 突然想起了古代傳說中那隻叫做「吉光」的神獸所留下的一小塊毛裘又重現江湖了!只是,只能遠觀不能褻玩焉^^ 康寧玻璃博物館作品詮釋 關於 Josepha Gasch-Muche 更多的作品  

在威尼斯的夜裡 | Night Montage in Venice

藉著參加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之便,除了少數幾個觀光客必到的景點重新回味一番外,我們很幸運地捕捉到著名藝術家Fabrizio Plessi的《水窗》裝置藝術,無意路過小廣場邊熱鬧的露天搖滾音樂會, 還有以詮釋維瓦第作品著稱的interpreti veneziani 巴洛克樂團在教堂裡精彩片斷。但是,最令人難忘的經驗是那段夜訪穆拉諾島(Murano)上有六百年歷史的Seguso家族所擁有的玻璃工廠。雖然以前曾經有過幾次觀看玻璃師傅現場吹制玻璃製品的經驗,但是多半流於觀光推銷形式而草草了事。這次參觀是在一個夜黑風高的暴風雨前夕,隱藏在暗巷裡的玻璃作坊裡卻燈火通明。裡面的工作人員熱情地為我們兩人解釋了玻璃製作從無到有的辛苦流程,尋找新點子時的實驗精神,不僅是上了一堂玻璃吹製和創作設計的課,更像是經歷了一場火光與砂石的盛宴。 夜間攝影上我比較注重吉光片羽的當下能捕捉到的感覺,所以並沒有像大多數專業攝影師堅持利用腳架在最佳位置等待事情發生,我必須要清晰和晃動鏡頭間做一妥協。關於影音的剪接還是採用實驗性質的手法,利用影像的重疊來表達威尼斯老城裡新舊文化的衝突,雅俗共享的和諧。配樂上嘗試借用不同來源的音樂包括電影Italian Job(中譯:偷天換日)的開場曲,16世紀威尼斯的街頭民謠和義大利作曲家Ludovico Einaudi 所寫的Primavera片段來營造整體的氣氛,再加上水聲,鐘聲,腳步聲….就像畫家鉛筆下的速寫,我企圖用影音來記錄下這段夜探水鄉奇妙的經驗。 [附註:原上載於2012年9月,其中一段四十秒鐘的女聲清唱民謠因為Youtube版權問題消音,所以只好以背景人聲和水聲替代」 Locations (in order of the appearance): *Bridge of Sighs (Ponte […]